【2018年新三板定增融资已连续四个月下滑 7月募资不足50亿】7月份,80家新三板企业完成募资45.55亿元,环比减少10.03亿元,成为2018年以来除2月份以外,募资总额最低的一个月。这一数字,相对于去年7月份的164.41亿元,减少了118.86亿元。而实际上,今年1至7月,新三板定增融资总额5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6%。从趋势来看,除了3月份定增资金有所回暖,总体趋势仍在不断下滑。(全景网)
7月份,80家新三板企业完成募资45.55亿元,环比减少10.03亿元,成为2018年以来除2月份以外,募资总额最低的一个月。这一数字,相对于去年7月份的164.41亿元,减少了118.86亿元。
而实际上,今年1至7月,新三板定增融资总额5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6%。从趋势来看,除了3月份定增资金有所回暖,总体趋势仍在不断下滑。
实际上,剔除掉用于收购资产的5起案例,7月份实际仅77家企业完成募资,总金额为43.82亿元。
从募资规模来看,仅7家企业募资过亿元。其中,华塑股份成功募资9.2亿元,为7月份募资最高的企业。华塑股份此次定增进展也较为顺利,从其定增方案抛出到增发完成,不足四个月的时间,这笔资金主要将投向10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二期项目的建设。
7家募资规模过亿的企业合计募得28.24亿元,占7月份募资总额的64.45%。此外,48家企业募资规模在千万级别,共募资14.48亿元,占比33.04%。还有22家企业募资未过千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大额募资的定增案例逐步减少。今年前7个月,募资过亿的企业仅7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2家。
Choice数据显示,7月份参与定增的主力军仍是网下机构投资者,7月份77名网下机构投资者获配23.78亿元,占7月募资总额的52.21%。其次为在册股东(含实控人、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共获配9.61亿元,占募资总额的21.10%。关联方以9.41亿元的募资额紧随其后。
从上述募资金额最高的华塑股份来看,参与定增的三名投资者也均为机构投资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下机构投资者仍是新三板一级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新三板企业大股东及关联方参与认购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
而从2018年前7个月的情况来看,网下机构投资者尽管同样是最大的认购方,但认购金额和所占比例出现双降。1041名机构投资者贡献了212亿元资金,占前7个月募资总额的40.70%,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在册股东投入的资金的占比则从上年同期20.60%大幅上升近18个百分点至38.51%。
有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IPO被否比例增大,昔日明星企业“爆雷”的情况渐增,投资标的筛选难度加大,令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下降明显,行情维持冰点,部分此前高价参与定增的新三板基金产品出现大额亏损,不得不展期或巨亏清盘,也让一些机构对于发布新的新三板基金产品持观望态度。
新三板此前重要的投资力量“三类股东”,在7月份的定增投资者中已无踪迹。7月份所有机构投资者中,没有一例三类股东的踪影。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新三板定增市场中,三类股东也是认购寥寥。
而三类股东曾经为新三板的定增市场及二级市场流动性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仅以去年7月为例,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融资,仍在引入三类股东。当月超过10只“三类股东”参与定增,认购金额接近2亿元。
但由于“三类股东”的问题迟迟未彻底解决,尤其是多家拟IPO企业因三类股东问题审核一直止步不前或最终选择只能撤回IPO申请。新三板企业对三类股东的态度也发了180度转弯。
不久前,为了更好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央行联合证监会等五部委首次提及新三板公募基金入市。不过三类股东问题尚未解决,公募基金入市后效果如何也得打上一个问号。
随着新三板拟IPO企业过会率不断下滑,新三板的热门投资概念Pre-IPO也逐渐冷却。7月份仅凌志环保、尚航科技、金洪股份和中晨电商四家上市辅导企业完成定增,融资总额3.13亿元,仅占7月募资总额的7.15%。
据股转系统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从公司行业分布看,在非金融行业的855家挂牌公司中,从所属大类行业分析,前十大行业发行次数占比56%。
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发行超过了100次,医药制造业公司的行业发行覆盖率超过10%,平均单次融资6716.44万元,在各行业中排名首位,融资能力突出。
从行业融资额来看,非金融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挂牌公司的融资总额均超过20亿元,整体融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