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每当风之刃以问句作为题目时,总会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现在非但不是“主动买套”的时间,而且可能要“更加谨慎”。
北京时间7月19日晚间,风之刃发表《大跌即将开始》链接:,阅读量超过12000人,是近期最多。然而就在发表之后的连续3个交易日,在相对积极的消息面刺激下,市场快速上涨。有些读者留言说我被“打脸”,数百位读者取消关注。
创业板指、深证成指纷纷创出新低(相对于19日低-5%左右);上证指数也比19日的最低点要低-1%。
如果您没有在上涨之前来看顺势风之刃,是否已经套在山上?
即便您在2018年7月20日的全天最低点开股指期货空单(任一品种主力合约),只要做好基本的风险防范(保证金足够不爆仓),现在也已经盈利。
某知名媒体近日发表头版头条文章《当前A股市盈率不足16倍,完全符合底部时期特征》,文章中称“当前A股市盈率不足16倍,这一水平与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以及2016年1月四次底部时的市盈率水平相近,完全符合底部时期的特征。”
风之刃则于2018年8月2日(周四)上午9:40分在知识星球上置顶留言:“2915点是重要顶部。”
一底一顶,为何差异如此巨大?咱们就从今天的题目“主动买套”讲起吧!
“主动买套”有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公司的价格已经足够便宜,虽然未来可能由于外在的不确定性产生一定波动下跌,造成一定的浮亏,但整体可控,等过一段时间,市场平静之后,终究会上涨,正是所谓“亏时间不亏钱”。
这是上述知名媒体所暗示的:市盈率的数字已经足够低,所以公司价格足够便宜,便正是一个“底部”入场的好时机。
市盈率是一个比值,往往还有滞后性。就按照您所说的现在A股市盈率是16倍,那么把它整体比喻为一个公司,比如说公司净利润10亿元,市盈率16倍,它的价格(市值)就是160亿元。但是如果它的净利润下跌为5亿元,市盈率就算还维持16倍,它的价格(市值)就变成了80亿元。从“底部”的160亿到80亿,亏损50%。
用市盈率去分析底部,从一个堂堂知名且貌似专业的媒体口中说出,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自取其辱不自重。
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解构“主动买套”中的三个关键要件,第一是足够便宜,第二是未来不确定性可控,第三是长期会向好。这三者缺一不可。
这三个关键要件刚好对应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遭遇的三个局限:
第一是当期信息的局限——让我们很难判断现在是否“足够便宜”;
第二是推演可能性的局限——让我们担忧是否考虑到了全部的可能性来保证它的不确定性是可控的;
第三是对可能性概率分布估计的偏差——我们都是在T0时刻估计其长期发展的概率分布,但这分布可能不太准,也就是我们认为它会向好,它最终可能并非向好,或者别非如我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那一种路径去向好。
这里做两个引申,第一,“长期看好”一词一旦出现就相当危险。因为长期意味着不确定性几何级数般增加,任何一种貌似逻辑很硬的表述(比如“某某专家说某某产业/公司未来五年必将保持40%的收入增速,确定性极强”),其实都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而其真实的实现概率不会超过5%。不信咱们就对5年后列出100个判断,看看到底有几个能准确发生。
这时候也许有朋友会开玩笑说:“那么我说5年后地球还存在、美国还存在、中国还存在……”列出一些这样的判断,来反驳我。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基本时间单位”的概念,比如我说5年,其实暗含的是以“天”作为基本时间单位,也就是1826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的个数与不确定性的程度相关。而关于地球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时间单位可能是百年、千年,也就是过5年也只是在一个时间单位里面,正是所谓“刹那见终古,微尘藏大千”的含义。
所以当我们考量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时候,先要厘清会带来其变化的基本时间单位,然后才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含义。
从蓝筹公司来看,他们的市盈率确实不高,但标定这个不高的市盈率的利润相对比较高(过去三年蓝筹公司利润普遍高速增长)——说“比较高”是因为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看到看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就是未来公司的净利润大概率会不如预期、甚至会下降。
当特朗普确定征收第一批关税,并确定第二批关税税额为10%时——主流意见说这就是最坏的情况
然后特朗普提高了第二批关税税率,并且扩大了禁运范围到44家中国公司。
这个观点见仁见智,风之刃的观点是现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口,过去的那种全球化已经成为过去,新的“半球化”或者“割裂化”已经开始。
我相信中国一定会腾飞,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企业,这些从过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们,多数活不到那个明天。
既然说到了新的时代,说到了历史转折关口和未来格局的演变,那么顺便谈一下我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未来能够成功。
某种意义上,背景增速较快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并非沃土,而是伤害。
原因在这样环境下最能够顺利茁壮成长的是没有底线、没有价值、只有利益的组织——那甚至不能被称之为“企业”,虽然它可能有公司的组织结构,虽然它可能一段时间也比较大,但内在只是一帮利欲熏心、道貌岸然、蝇营狗苟者组成的“逮着机会捞一把”的团伙。
某贵元、以及某疫苗等是当仁不让的个中翘楚。
这算是“劣币驱逐良币”么?其实也不是,算是一种“时势造英雄”吧——我想贵元老板的话也是发自肺腑“我天下最笨,想好好建设中国”。
但可惜,下一个时代不同了。
因为下一个时代过于艰难,靠拼底线低是不行的了,非有强大精神和智慧者才能存活。
也非得有这艰难时期,才能帮助“中国老板”向“中国企业家”完成过渡。
不过,99%的“团伙式公司”将化为历史的尘埃,留下那1%带着磨练中所获得的瑰宝带领中国和世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