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供给侧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稳定的金融环境则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随着我国主流金融生态中传统金融模式问题的逐渐暴露,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成为传统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的投融资开了一扇窗。在“2018·中国财经智库年会”上,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群驰骋)创新业务部总监汪喜庭,围绕互金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发表了“远见与战略”的主题演讲。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实有企业数量3033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9%以上,贡献税收50%以上,GDP60%以上,发明专利70%以上,就业80%以上。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地方收入、增强区域实力、吸纳社会就业、维护生态稳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资金周转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发展的掣肘。以往,在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未大力发展前,征信数据和风控技术的局限,许多中小企业因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贷款门槛过高,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国民营企业占比仅为10%左右。
冠群驰骋汪喜庭表示,资产荒日益加剧且当前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利润无法完全覆盖成本。“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所有的融资企业都希望融资成本越低越好,而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投资收益越高越好,这种供需不对称必然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渠道不对称,包括现在很多互金平台所做的资产的不对称。”
近年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井喷式发展,如及时雨一般让中小微企业们看到了希望。2016年,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为500多万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000多亿;京东金融每年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发放的总额累计也超过了4000亿。
“在fintech中,可以依靠大数据应用降低信息收集成本,运用数据模型为企业迅速匹配融资额度并判断其风险性,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汪喜庭表示。除此之外,汪喜庭还提到,大数据的使用还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
另外,fintech和AI的应用,使得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匹配效率更高,加速了资金流动,扩大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汪喜庭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金融起到了相互补足的作用。“除了降低信息成本,帮助丰富其产品类型,服务形式也会在科技的参与下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具针对性”,汪喜庭表示。
随着金融生态体系的逐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逐渐成为近年来金融改革的主旋律。未来随着金融对中小微企业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将不仅停留在“资金”层面,取而代之的是“千企千面”。不同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也会更加清晰,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之下必然会有不同的金融产品与之匹配,因此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将会更多样更有针对性。据统计,2016年,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并且有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从野蛮式生长已转变为合规化发展,新的问题出现了——业内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行业已成“红海”。在汪喜庭看来,在变动和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弯道超车,企业面要内部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去加强企业业务内核;另外则是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冠群驰骋开始实施业务转型,债股结合3.0 横空出世,定位终端消费轻资产项目。此次冠群驰骋业务转型,不仅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实体经济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拉动内需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更为债股结合中端客户打通消费终端并营造金融生态圈,打通其产业链闭环。
而另一方面,汪喜庭表示,企业外部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合规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冠群驰骋在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与文化、诚实信用原则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也紧跟脚步。以合规促转型,以转型达合规,这条路是最正确的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