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剩余价值为什么总是追随资本,而非劳动?

[原创]剩余价值为什么总是追随资本,而非劳动?

2023-04-24 09:41:54

楼主: Pararox
2642 11

[原创]剩余价值为什么总是追随资本,而非劳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行为经济学居士

教授

8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70041 个
学术水平
26 点
热心指数
23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3100 点
帖子
490
精华
6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5
最后登录
2017-3-16

楼主
Pararox 发表于 2005-4-3 10:45:00 |只看作者 |倒序

剩余价值为什么总是追随资本,而非劳动?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这么想:

首先,其实资本和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必要,这点我不是很赞成过度夸大劳动的作用。简单得想,如果光有劳动,而并无资本提供机器、厂房乃至原材料,又如何进行生产呢?当然,光有上面讲的那些,没有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也不会有价值的增值。所以,我认为资本和劳动本来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其次,产生了价值的增值,就会相应的产生分配问题。而此时,也就必然会出现“不平等”的问题,我认为世上从来就不可能有绝对平等的事。套用马克思的逻辑表述,就是,平等是静态的,是不平等的特殊状态。那么,现实的经验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剩余价值追随资本,而非劳动。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 就人类的组织特征来讲,目前还无法看到“自由人”出现的可能。人类目前的劳动都是需要依托于某个“组织实体”,而组织实体一定是有某种制度在规范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劳动者的行为的,例如主观的偷懒习惯。然而这些制度的制定者往往在组织中是充当核心的角色,自然,制度也就会有所偏向。

第二、分工的发展,使得复杂性生产成为可能,很多劳动者只担任生产链条中的某个部分,很难对整个生产过程一窥全貌。价值交换的复杂化和原料--商品的边界模糊化,更加剧了资本持有者和劳动持有者的信息不对称。资本持有者显然在当代的价值形成的过程中占了上风。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激励因素的关系是影响最大的。根据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描述,显然它也看到了其复杂性和不易性。所以,可以说资本的供给相对于劳动的供给更加稀缺。这种稀缺性导致了需要用大量的剩余价值来补偿相对稀缺的资本,进而才能使生产价值的过程的一开始和延续。

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劳动力价格越低廉的地方,剥削的程度也就越高的原因!是联系现实想想我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点上的差异,就很容易搞清楚了。我们国家,放眼向劳力市场望去,到处是“饥渴”的劳力,只要给口饭吃,出生入死也干!

现在来考虑两个特例,假使有一项劳动对劳动者要求甚高,一般人做不了,那末,这种特殊劳动的供给就很少,相对于资本也更为稀缺,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资本持有者即使雇佣了劳动,也会愿意支付高额的工钱,与其说让价值完全不能被创造,资本完全无法增值,还不如舍弃一部分甚至是不小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为的是保持生产的可能性。这种情况的极端例子就是艺术家,他们的脑力劳动基本很难被替代,像梵高这样的人,他的劳动产出---一幅名画的价值自然是无法比拟的,当然,它无需受雇于资本,但即使需要,我想剩余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全部归于他手。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级人才总是能够多拿工钱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特例:假如鲁槟逊坐在的那个人迹罕至的孤岛上,仅有两个人,一个有生产资料--劳作工具,但却完全没有劳作能力;一个人一无所有但却身体矫健。他们俩会出现怎样的生产关系呢?谁最终剥削谁(假定不会发生武力夺取生产资料的情况和劳动力自行开发工具的可能)?恐怕很难回答,因为谁也离不了谁,不然都会死去。但是如果岛上出现了另一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是另一个劳动力呢?自然,1比1的这种要素供给均衡就会被打破,较为稀缺的一方就会渐渐占上风,这可以通过博弈论来证明。当情况越来越复杂,人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较稀缺的一方就会开始剥削另一方,这就是等级社会产生的必然性!当然,这样并不会有损于效率,它恰好符合了上面所说的人类组织的特征。

这就使无知后学看《资本论》的一点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希望有人和我讨论,不吝赐教。


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我的小店:
沙发
ccggqq 发表于 2005-4-3 11:20:00 |只看作者

这是俺的“头规律”决定的。

====================================

一、 头规律

群体的组织模式分两类,一类有组织,一类无组织。无组织群体内同样有组织,是一种叫自组织的组织,但社科中习惯称这种自组织群体为无组织群体,称为乌合之众。有组织群体是指有“头或核”群体,这个“头或核”掌握了群体的组织大权,如原子核是原子的头、太阳是太阳系的头、雄狮是狮群的头。在地球生命中,任何有组织群体都遵循同一组织法则:群体中必定有个头,且是少数个体当头,这便是头规律。为什么一定是这种组织模式?为什么不是多数人当头?不得知之,我只知道找不到例外。也许是在这种模式下群体行为的效率最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是有组织的群居动物,任意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一个群体,必定产生一个头,家庭、村庄、企业、地区、国家、国际莫不如此。人类实在是太酷爱这个规律了,也实在是太依赖这个规律了。假如人类群体没有头,一定会惊慌失措,群体大乱。

头规律决定了我们己有的许多理念只是一种空想,决定了人类社会永远都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且统治者必定是少数人,。至于统治者剥不剥削,那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以统治与否作为判断标准,则极端的民主、平等、公有制都是不可能事件。企业的组织大权只能由少数人掌握。不少人将公有制理解人人都有相等的组织权力或拥有权力,这是极端的公有制思想,是不知道头规律的结果。马克思强调财富归全社会所有,这没有错,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我们可以也应该去消灭剥削者,但是不能消灭统治者。统治和被统治是永恒的。

剥削的根原在自利与财富稀缺,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没有必然联系。生产资料占有(支配)形式是由头规律决定的,而归那些少数人占有利取决于制度。现阶段统治者只是利用其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多分割了终端消费的份额,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同样会利用其它的东西来剥削。如:公费游玩就是剥削,乱收费就是剥削,公车就是剥削,户口制就是剥削,官员敲资本家的竹杠就是剥削。生产资料占有(支配)形式只是剥削的手段,马克思将剥削的原因与剥削的手段混为一体了。

在政治经济学中,我们应正确理解社会财富的占有关系,尤其是对再生产那部分财富的占有关系。再生产中的主导要素只能由头掌握,这是头能组织生产活动必备条件。原始社会及以前由于太落后,群体也不大,所以这种占有关系(即产权关系)不凸现;奴隶社会生产中主导要素是人,所以那时只有占有人后头们才能组织生产。当今,头们主要通过占有(或拥有)生产资料支配权来组织企业活动。事实上头们对企业那些重要的人物(即精英)也是要签卖身契的,以达到占有目的。,头规律是不会答应的。如果一定强调剥削,我们至少应称这种剥削为有理剥削。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头们对这部分财富的恣意挥霍,公有的头也好,私有头也好,都是要反对的。记得孙大午坦诚过,他对我说他的财产是社会的。也许他没少挥霍,但这种坦诚已经很可贵了。

让哪些少数人来当头,取决于制度的价值取向。制度中是通过选拔标准的设立来反映其价值取向的,从而决定那些少数人能当头。如果以思想红为选拔标准,则必然出现我国以前的领导阵营;如以效益为选拔标准,则出现现在的领导阵营;如果以资本为选拔标准,则出现私有制。

现在很多人强调我国“公有”的历史性,认为公企应平分,这是违反头规律的。公企在实质上从来都为少数人占有。平分不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将企生卖了后平分钱,这虽然没大的后遗症,但是不具操作性,因为没人卖得起。即使这么平分了,头规律很快就能将钱财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二种是平分股份,此时头规律必将支持掌权者敛财,最终仍将回到头规律要求的状态:头们占有企业,普通百姓空空如也。俄罗斯验证了这一点。也许有人认为实行民主选主和监督,这是空想,否则现在的公企就好办了。以为生产资料平均分了就不会有贫富差距,纯属是受经典谬论之愚弄,殊不知由于组织技术上的差异,n个有同样的生产要素的企业创造的财富不一样,最终在价格差规律【①见曹国奇《价格论》第十七章。】作用下仍是穷的穷,富的富。将消除(或缩小)贫富差距与平等占有生产资料等同起来,是不可行的,真正要消除(或缩小)贫富差距,应该针对终端消费的分配。

藤椅
Pararox 发表于 2005-4-3 13:29:00 |只看作者

楼上的学兄的看法基本上和我的第一个原因相同,只是我没说这么细致,没有上升到所谓“规律”。

总得来说我还是赞同这位学兄的看法的,只是关于预测未来的事,我从来不敢妄言。我只能说以前和现在都符合此规律,将来嘛,,都属于非理性范畴,是否可以实证?不知道,不过至少不属于经济学应该并且能够探讨的领域。简单的说,我认为那更像是一种宗教信仰……

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我的小店:
板凳
Pararox 发表于 2005-4-6 15:13:00 |只看作者

到底这个问题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呢?---我的老师语

我不解,那为什么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不改革呢?

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我的小店:
报纸
willyin 发表于 2005-4-8 15:01:00 |只看作者
其实不管答案如何,我倒觉得这个问题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有兴趣的思考一下也不错
地板
Pararox 发表于 2005-4-9 12:58:00 |只看作者
马克思对于人类的组织规律看来的确认识得不够充分。
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我的小店:
7
citytree 发表于 2005-4-9 12:59:00 |只看作者
楼主好像基本概念没有弄清楚,谈马克思的东西最忌概念模糊!还有,要注意理论的前提条件。否则,逻辑将混乱不堪!
8
Pararox 发表于 2005-4-9 19:59:00 |只看作者
以下是引用citytree在2005-4-9 12:59:54的发言: 楼主好像基本概念没有弄清楚,谈马克思的东西最忌概念模糊!还有,要注意理论的前提条件。否则,逻辑将混乱不堪!

这位朋友,请问我那里逻辑混乱了,能不能说的具体一些呢?

再有,你觉得这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我又是怎么模糊了?

最后,请具体的说一说你让我注意的是什么理论的前提?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还是根本就是全部马经的前提?如果你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坛子里有一篇专门讨论前提的帖子不错,请先去那里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9 20:31:53编辑过]

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我的小店:
9
jsczgodhan 发表于 2005-4-11 10:29:00 |只看作者

在自由市场下的合约组织中,哪种要素稀缺,哪种要素就有剩余索取权。

马克思分析的只是资本相对稀缺条件下劳动受剥削的情况。

10
天磊 发表于 2005-4-11 19:14:00 |只看作者

哇,这世上还有劳动相对稀缺的情况?

不过楼主没搞清楚价值(value)和使用价值(worth)。这就是概念不清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