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2、什么是狭义劳动价值论?
3、从逻辑的角度来考察
4、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静态的逻辑与动态的历史相统一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逻辑的展开是现实历史的反映,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度量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必须将这种理论置于历史与逻辑的两重坐标之中.
劳动价值论,,,直至马克思,经历了一个漫长地发展过程.事实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李嘉图那里都能找到其理论原形.只不过李嘉图执着地运用抽象的假设和演绎的方法,,这也必然导致李嘉图失去历史感,无法解决其理论体系存在的两个矛盾而最终解体.马克思在李嘉图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解决李嘉图理论体系的两个矛盾,在理论上保持了逻辑一致性.
狭义劳动价值论,是北京大学的晏智杰教授于2001年出版的《劳动价值理论新探》一书中提出的。作者将劳动价值论分成狭义与广义两个部分。狭义劳动价值论是指“非市场价格和非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商品交换规律理论,——原始的实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换规律理论”。从这个定义来看,作者是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规定为狭义劳动价值论,那么这个题目实际上可以重新表述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科学”,这也是《劳动价值理论新探》一书的主题,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引起学界的巨大争议。抛开那些争议,仅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解这道题。
先从逻辑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从商品出发,指出商品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为什么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呢?是因为商品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才具有了价值。什么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量呢?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交换就是以这个价值量为标准的等价交换。事实上,在古典二分法的传统里,即实物部门与货币部分相独立,货币是中性的,商品的交换是抽象的物物交换。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就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即牺牲交换的比例关系规律。从马克思的逻辑出发,演绎出劳动价值论的体系,是严格按照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过程,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表现得极为清晰。
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的交换就已经出现,这时的交换就是物物交换。正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中独立出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在货币出现之间的商品交换仍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也仍然是上文提出到的商品交换规律,即为劳动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在商品出现以后,商品的交换规律变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受着供求关系的影响而随着价值上下波动。这种转换的动力是因为货币的价值本身也出现变动。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相应地发现变动,并没有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革命”,劳动价值论仍然保持逻辑的一致。
所以,狭义劳动价值论,就是晏教授意义上的传统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历史过程中,都是科学的。
xiaoyang
2006-01-09
[此贴子已经被angelboy于2009-3-26 9:41: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