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2013-1-14 09:10 编辑
<P><FONT face=Helvetica size=2> 货币银行新论</FONT></P>
<P><FONT face=Helvetica color=#191970 size=2></FONT></P>
<P><FONT face=Helvetica color=#191970 size=2>流通货币与银行存款之间存在着比对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假设所有社会财富都可交换,都是商品,流通货币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关系是,流通货币比上小流通商品价值的比值(流通比)与银行存款比上全社会大流通商品价值的比值总是离得不太远(存量比)。<br> 当社会流通货币相对增加时,流通比上升,于是用小流通商品换货币比用大流通商品换银行存款要合算得多,于是大流通商品的生产会撤出一部分,小流通商品的生产会增加一部分。于是流通比与存量比会平衡了,这里说的平衡,不一定是相等,而是更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波动。然而流通比和存量比都会增加。<br> 当社会流通商品相对增加时,流通比下降,于是用小流通商品换货币比用大流通商品换银行存款更不合算,于是小流通商品的生产会撤出一部分,大流通商品的生产会增加一部分。于是流通比一存量比又会平衡了,然而流通比和存量比都会减少。<br>流通比与存量比同时增加导致了通货澎涨,流通比与存量比同时减少导致了通货紧缩。但流通比与存量比一个增加一个减少的话。则处于变化期,未能断定通货澎涨还是通货紧缩,但是可以进行数学分析得出进一步的结论。<br> 无论货币、存款、小流通商品还是大流通商品都会同时发生变化,所以以上分析,只适用于对相对变化的一种分析,而且要考虑到一般的增量不计算成变化。<br>小流通商品只能用货币来交换,大流通商品只能用存款来交换,这是以上分析的一个前提,如可乐、钮扣当然是小商品,而房子,车子是大商品。企业储备物资算作大商品<br> 比如石油,当产量(此时算作流通小商品)减产时,石油的流通比上升,存量比不变,此时是变化期,当企业存量石油投入市场后,流通比与存量比双再一次接近,但此时流通比与存量比已经同时上升了,算作通货澎涨。<br> 上一段说的不太准确,只是一个大概。实际上,当在某一时刻而不是很长的时间里,流通比与存量比同时上升才算是通货澎涨,此时是,澎涨源流通比(如石油小商品)还在上涨,而受涨体存量比(如存量石油)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明显地上涨,这才叫真的通货澎涨。<br> 当然了,用石油来说明只是个比方,用于石油的货币和存款都是算不出来的,货币银行学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而且这里是用产量代替了价值来分析的,实际上货币直接体现的是价值,而不是产量。<br> 货币银行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货币问题来控制商品的流动和生产。<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4 10:19: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