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理解可支配劳动?

如何理解可支配劳动?

2023-04-24 09:41:54

楼主: careful
2367 7

如何理解可支配劳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小学生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97 个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17 点
帖子
7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6
最后登录
2015-10-2

楼主
careful 发表于 2006-4-3 11:56:00 |只看作者 |倒序
,如何理解可支配劳动的量与所花费的劳动的量之间的关系。马尔萨斯也坚持可支配劳动理论,,商品价值不是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而是由商品在该时该地所能交换成可支配的标准劳动来衡量的,也即:它不仅包含工人工资,还包含利润和地租。”(P181)如何理解呀?

沙发
xiaoyang 发表于 2006-4-3 12:19:00 |只看作者

通常说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彻底的,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分别在不同时期决定商品的价值,即二重标准同时存在于斯密的价值理论当中.楼主可以从理解这双重标准来思考你提出的问题.马尔萨斯和萨伊等被扣上了"庸俗经济学"的帽子,正是因为他们发挥了斯密理论中"不科学"的成分,即没有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马尔萨斯的那种观点就是典型.

http://gjs.cass.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1&Itemid=90
藤椅
careful 发表于 2006-4-3 12:29:00 |只看作者

谢谢xiaoyang上次对于平均利润问题的回答,对我帮助很大。对于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我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时候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相等,什么时候又不相等,从而导致斯密的矛盾?

板凳
xiaoyang 发表于 2006-4-3 12:45:00 |只看作者
楼主试着从斯密为什么提出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双重标准来思考.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在理论上是"科学"的,但是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中,还努力解释货币的问题和交换价值的决定.用劳动来衡量价值是不错的,但是实际上并不这样做,而是按照商品所能购买的的其他商品价值(可支配劳动)决定(斯密钟意于用谷物做参照),这看起来比较直观,但是陷入了"用价值决定价值"的循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 12:47:59编辑过]

http://gjs.cass.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1&Itemid=90
报纸
letmesee 发表于 2006-4-3 15:40:00 |只看作者

谢谢xiaoyang上次对于平均利润问题的回答,对我帮助很大。对于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我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时候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相等,什么时候又不相等,从而导致斯密的矛盾?

价值概念是用来衡量商品间的某种同质的东西的概念。比如三件衣服和一袋大米可以交换是因为它们有某种相同的东西,劳动价值论认为这种同质的东西就是耗费劳动,即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此为抽象劳动),三件衣服和一袋大米可能都恰好耗费十小时一般劳动。即价值如此被决定了。
虽然已经决定,实际中却很不好衡量,故而,又用商品所能交换的劳动量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是为可支配劳动。

是故,耗费劳动和可支配劳动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同一事物了,前者已经化为价值的代名词了。前者在量上要大于后者。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劳动价值论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学习过西方经济学的都知道商品的价值构成除了劳动外还有资本等要素的贡献,在斯密的时代,资本等要素的贡献很小,故劳动价值论近似正确,在大资本时代,其误差就大得无法忽略了。

故,在资本等要素的贡献很小时,两者近似相等,资本等要素的贡献较大时,不等。

请xiaoyang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 21:02:53编辑过]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地板
xiaoyang 发表于 2006-4-3 17:01:00 |只看作者

讨论抽象的价值概念,不是量上的问题,即不是地租、利益贡献少就按劳动价值论,地租、利益多了就按三位一体公式算。价值是质的问题,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学说和分配学说仍然停留在百年前的经济思想,均衡价格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交换价值是对价值的“量”的计量。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斯密的二个标准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而且没有认识到二者之间联系。

http://gjs.cass.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1&Itemid=90
7
letmesee 发表于 2006-4-3 21:24:00 |只看作者

呵呵,我怕删贴所以说得有所保留,如今顾不得那么多了。

讨论抽象的价值概念,不是量上的问题,即不是地租、利益贡献少就按劳动价值论,地租、利益多了就按三位一体公式算。价值是质的问题,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学说和分配学说仍然停留在百年前的经济思想,均衡价格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交换价值是对价值的“量”的计量。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斯密的二个标准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而且没有认识到二者之间联系。

我认为价值本来是用来衡量商品质的一个概念,即相当于不同的东西都有长度这一维度一样,价值是用来衡量所有商品的可以衡量的一个同质的尺度,是用来交换的本质尺度(实际交换中,因受需求关系影响,不一定按此尺度交换)。
价值的决定用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来解释比较有说服力,也可以包含劳动价值论的说法,就是我上面的说法。而均衡价格指的是商品交换的价格的形成关系,与质的价值的概念关系不是很大。
从这点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还是很明确的。

也就是说,价值是质的问题,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这个源泉应该是社会必要的稀缺要素的消耗(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或者以后还会出现的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其实斯密和李嘉图就留心了这些其它因素,但都说这些因素可以忽略)

也正因为此,耗费劳动不能代表商品价值的全部,也就是说,若非得把耗费劳动做为价值的代义词,则耗费劳动不等于可支配的劳动,只有在劳动之外的其它的要素消耗很少时才约等于。

(上述是我个人看法,与经典教材的说法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正确,请各位行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4 9:20:22编辑过]

天高地迥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盈虚之有数
8
careful 发表于 2006-4-4 15:48:00 |只看作者

我有几个看法,请指正!

1、价值这个概念在多在程度上存在着?,也即尺度问题,。交换价值才是当时众多经济学家谈论的主要问题,他们试图找出瞬息万变的价格的变动规律。 

2、,而马克思则认为劳动本身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而把马克思的价值论称为绝对价值论。因为我们第一次接触价值时往往都是马克思的价值论,这种理论已经渗入到骨头里,所以会不知不觉地用马克思的价值来理解斯密的价值,其实此价值非彼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