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大盘萎靡的背景下,A股猪肉板块整体偏红。然而双汇发展却遭遇暴跌,全天下跌超7%。考虑到当日正逢非洲猪瘟事件蔓延,股价暴跌或与此相关。此外,猪肉涨价提高了上市公司成本,“外援”猪肉进口量萎缩,也可能导致双汇发展对冲策略失效。

然而,就连高分红的行业龙头也不保险。8月3日,双汇发展就经历惨烈的暴跌。上市公司股价早盘低开,午后一路狂跌,截至收盘报24.13元,下跌7.19%。

有趣的是,双汇发展股价暴跌似乎只是孤例,当日猪肉概念股除了双汇发展外,几乎都是以上涨收盘,其中牧原股份上涨4.94%,龙大肉食更是上涨7.10%。

猪肉概念股走势与猪肉价格密切相关,而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相关概念股也走势惨淡。随着近期猪肉价格见底回升,并加速上涨,猪肉概念板块也逐渐回暖。根据金融界数据显示,猪肉概念板块当天一度冲高上涨3.67%,尾盘渐渐回落,截至收盘上涨1.71%。

一只双汇“王中王”火腿肠,是大众对这家公司最直观的印象。其实,双汇发展不仅做火腿肠,还出售低温肉制品,以及从事屠宰行业,即“杀猪”。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猪肉产业链中下游。

或许,双汇发展午后股价暴跌,以及猪肉板块涨幅回落,与沈阳“猪瘟”问题发酵密切有关。8月3日午后,有消息称沈阳地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如上图所示,8月3日下午14点之后,猪肉概念板块迅速向下。而双汇发展,午后便持续向下,尾盘更是加速下跌。

当日16时28分,农业农村部官网正式发布非洲猪瘟Ⅱ级疫情预警。据悉,8月1日,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该养殖场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8月3日,经过专家诊断后,确诊为非洲猪瘟疫情。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此次沈阳非洲猪瘟疫情,是在我国首次发生。

双汇发展是肉制品巨头,主要业务集中在产业中下游,若消费者恐慌心理发酵,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销售情况。似乎正因如此,才导致双汇发展午后急跌。

除了猪瘟疫情外,猪周期见底回升,生猪持续涨价也将抬高上市公司成本。长期以来,猪肉行业面临最大的难题,无疑是周期。猪周期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来回回干扰企业盈利。一般来说,从增加供给到生猪出栏需要17个月。由于市场信号的时滞效应,价格信号传导到生产端,再扩张生产已经晚了。从而形成“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供给不足”的循环。

猪肉价格连续上涨,肥了养殖行业,却导致屠宰行业、肉制品行业成本上升,导致猪肉产业链中下游公司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猪肉价格连续下跌,屠宰行业、肉制品成本压力下降,养殖行业日子却不好过了。

根据双汇发展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屠宰业营收304.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60.27%。肉制品行业营收226.59亿元,占比44.92%(不考虑公司内部行业抵减)。可以看出,双汇发展几乎所有业务都集中在行业中下游。生猪价格持续上升,势必影响公司净利润。

而8月2日新牧猪价指数为111.18,一个月涨幅已经接近20%,为半年来新高。持续上涨的生猪价格,恐不利于双汇发展净利润增长。

事实上,面对生猪价格上涨,以前双汇发展手中一直握有一张王牌——进口美国低价美国猪肉。然而今年以来,这样王牌作用却越来越小,甚至有失效的可能。

从营收结构中可以看出,屠宰业虽然贡献了超过6成的营收,毛利率却只有7.06%,而肉制品业毛利率高达30.5%,为上市公司利润主要来源。

2013年,双汇集团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屠宰企业。而通过业务整合,双汇发展进口低价美国猪肉,加工成肉制品销售,可以赚取丰厚的差价。赚取利润后,双汇发展再通过丰厚的分红,把利润回馈给大股东双汇集团,降低母公司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债务压力。

对比2012年至2017年双汇发展净利润与生猪均价可知,2014年以前,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生猪均价负相关,生猪价格上涨,双汇发展净利润就下跌,反正则上涨。2014年以后,上市公司净利润与生猪均价呈现出正相关走势。

这便是双汇发展的对冲方式,便是在国内生猪均价持续上涨时,进口大量低价美国猪肉,这样不仅缓解了成本压力,还可以通过差价赚得盘满钵满。据悉,2014年至2017年,双汇发展分别进口猪肉8.8亿元、16.99亿元、41亿元和31亿元。

因而在2015年至2017年猪肉价格上涨的三年里,双汇发展净利润保持稳定,分别为42.56亿元、44.05亿元和43.19亿元。

此外,2018年7月6日起,产自美国的猪肉税率将升至25%。因此,双汇发展依靠“外援”肉对冲的方式或将逐渐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