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持续活跃,且多数集中于创业板公司。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发生的控制权转让案例共20起,超过2014年至2017年的总和。
统计显示,2014年至2017年共计发生13起创业板公司控制权转让案例。今年以来,创业板已发生20起控制权转让案例,包括三聚环保(19.200, 0.01, 0.05%)、大富科技(11.830, -0.42, -3.43%)、红日药业(3.810, -0.01, -0.26%)、腾信股份(8.250, -0.17, -2.02%)等。
7月3日,乐金健康(4.950, -0.09, -1.79%)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金道明及一致行动人与融捷集团签署《控制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转让方将合计持有的5.07%股份转让给融捷集团,转让价格为每股7元,转让总价为2.85亿元。同时,转让方拟将合计所持公司10.2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融捷集团行使。交易完成后,融捷集团合计可行使该公司21.02%的股份表决权,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在已发生的20起创业板控制权转让案例中,转让金额最大的是华录百纳(6.940, -0.06, -0.86%)。3月22日华录百纳公告,原控股股东华录文化将所持有的12.55%股份转让给盈峰集团,将所持有的5%股份转让给普罗非,每股转让价格为12.63元,合计作价18亿元。盈峰集团和普罗非为一致行动人。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华录文化变更为盈峰集团,实控人由华录集团变更为何剑锋。
与华录百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案例只需要一两亿元就能拿下控制权,例如红宇新材(5.900,-0.59, -9.09%)、天海防务(4.440, -0.08, -1.77%)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以1.16亿元和2.31亿元“卖壳”,将创业板“卖壳”价拉入2亿元时代。
一般而言,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长方集团(4.530, 0.02, 0.44%)、华录百纳等为代表的产业并购型交易,另一类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如红宇新材、天海防务等。上半年创业板买壳交易案例有5个,在A股所有买壳交易中占比达33%,超越主板(为13%)。
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认为,虽然按照规定创业板不能借壳,但今年以来南通锻压(30.360,-0.11, -0.36%)等“三方交易”案例获批,为创业板控制权转让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空间。
1月创业板公司南通锻压收购亿家晶视的交易获得无条件过会,从预案推出到过会只用了不到3个月,交易方案曾被视为“不构成借壳”交易的典型。风向标。,在保持控制权稳定的前提下,公司进行大并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2017年10月,南通锻压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亿家晶视7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1月重组方案获证监会重组委无条件通过。5月17日,南通锻压公告称,股权收购过户完成,南通锻压以总交易对价9.24亿元购得亿家晶视70%股权。
专业并购研究机构添信资本认为,2018年创业板控制权转让大幅增加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公司本身业务好,或是虽然公司当期业务不是很好,但买壳方看重其所处行业发展空间;二是创业板壳公司获壳成本低,创业板买壳方平均成本为6.11亿元,低于整体买壳成本均值8.21亿元;。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出现在本网站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本网站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站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