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价值到底是什么?

价值到底是什么?

2023-04-24 09:41:54

楼主: lykd05130
4497 407

[创新发展] 价值到底是什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676 个
学术水平
105 点
热心指数
107 点
信用等级
91 点
经验
40390 点
帖子
145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3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1
最后登录
2018-8-5

楼主
lykd05130 发表于 2018-6-3 11:11:34 |只看作者 |倒序

  前段时间,因一个大学人事处老师来信,说计划请我去做讲座(到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我也就写了这大学讲座教案《价值到底是什么?》。现在上传供大家研究,并且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能修改,达到最好状态,谢谢。 

              大学讲座教案

             价值到底是什么?

         (用同学的回答与提问来解决上课的进度)

各位同学: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余,名樟芝,浙江龙游人。我今天之所以能站在这里给大家做讲座,是由于我创立了分配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财富论》经济学丛书,包括《财富论――经济学原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与《财富论――宏观经济学》四本书。这里,由于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同,我也就几乎重写了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与微观经济学,并且对宏观经济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好了,自我介绍完了。现在,在考察分配价值论以前,我首先提出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是100元钱,它能告诉我们什么?(用图式解释)

      

(可让同学回答)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这100元有商品购买力,能购买商品,即能从市场上获得我们需要的物质财富。如A商品生产者拥有这100元,就可以用它购买总价格100元钱的B商品;如果B商品生产者拥有100元,就可以用它购买总价格100元钱的A商品。是不是?

不过,我们搞经济学研究时,就要向前推或提出一些问题,从而获得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这里的问题就是:这100元钱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很容易产生吧。(可让同学回答)

当然是出售A商品或B商品获得的。A商品生产者出售A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100元钱的购买力;当然,B商品生产者出售B商品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这100元钱的购买力。不管是A生产者还是B生产者,都需要货币――购买力,因此,这购买力就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即是A商品与B商品交换的基础,是价值的存在形式。我们知道: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基础,是商品之间的共质。

这里,100元钱,从市场上看,表现为商品购买力;但是,从生产关系上看,大家出售商品都是为了获得这购买力――从市场上获得物质财富的权力,也就表现为一种分配关系了,购买力就是分配权力的转化形式了。从而,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货币产生以后,就把价值的定义抽象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分配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可由同学回答)

现在,经济学界往往把价值也当成分配的对象,这是错误的。分配的对象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而不是其它东西,即人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生产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供我们消费。

而社会上常见的一些有关货币――价值的分配,如财政收入分配,则是再分配问题。这里,这些货币,是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获得的,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随着货币的分配而再分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这一点明确了,即分配的对象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以后学习与研究价值理论及各种经济学时,就能事半功倍。

  第三个问题: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人类会干什么?

  (可让同学回答)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物质财富是归人类消费的,当然,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人类就是如何消费这些物质财富!

那么,人类如何消费这些物质财富呢?当然,首先就是谁生产,就归谁消费,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就是这样。

但是,当产品生产产生许多生产要素以后,包括劳动者集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集合等,如奴隶主与奴隶的集合与一些小作坊等,尤其是一些生产要素私人占有以后,就产生产品归谁消费问题,即产生分配问题了。此时,只有分配了物质财富,才能讲消费了。这样,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首先不是消费问题,而是人类如何分配这些物质财富了。是不是?

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产品分配是建立在同一物质财富的计量身上,如稻谷上,物质财富的物理特性,如重量等,成为分配的尺度,如你10斤稻谷、他20斤稻谷、我30斤稻谷,价值还是没有产生 。只有当物质财富生产社会化以后,价值才会产生。

当物质财富生产社会化以后,即商品产生以后,商品生产者不再为自己生产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产品,此时,不仅物质财富不是谁生产就归谁消费,在消费以前,产生了分配问题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就产品经济而言,我们一眼看到的就是产品分配,但是,就市场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商品交换,而不是产品分配。

此时,从商品交换角度考察,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价值就产生了,价值就是商品交换的尺度。但是,商品交换的尺度是什么?商品交换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我们就不能回答或深层研究了。这样,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等,就产生了。但是,这些考察都存在片面性,决定了他们的价值理论是错误的。

因此,只要我们明确: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就是分配给谁消费的问题,我们就能明确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进一步考察,就能明确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这里,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获得商品的唯一手段。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获得生产者自己想要或想要消费的产品,当然,生产者能交换到多少产品,就是生产者能从社会获得多少产品,即分配到多少产品,而商品是生产者获得自己需要物质财富的依据,商品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格就是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权力,从而,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不过,此时物质财富的分配不是建立在同一物质财富身上,商品交换本身就产生了物与物之间的比较不仅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与想要获得的产品之间不能比较,而且生产者想要的产品有许多种,之间也不能比较,那么,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呢?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价值就应运而生了,即价值首先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如A商品的价值量是20元、B商品的价值量是50元、C商品的价值量是100元。这样,商品之间就可以比较了,我们也就可以进行产品分配了。

前面我们说,商品交换并不能告诉我们商品交换尺度是什么。那么,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进一步研究就能明确了。

就产品经济而言,分配尺度必须与具体的产品相结合,才能表现出分配权力,如10斤稻谷,因此,分配尺度不能表现为分配权力。但是,就商品经济来说,生产者能获得多少产品,就表现为商品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格是多少,也就是价值能形成多少。如上面的例子,商品的价值量计量了商品,从而可以进行产品分配了,同时,A商品的价值量是20元,表示A商品生产者就能从市场上获得价值20元的其它商品;B商品的价值量是50元,表示B商品生产者就能从市场上获得价值50元的其它商品;C商品的价值量是100元,表示C商品生产者就能从市场上获得价值100元的其它商品。商品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格,就是商品生产者获得的现实的分配权力。从而,价值又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总之,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人类会干什么?是理解分配价值论的一个节点。

第四个问题,在座的许多同学,肯定学习过边际效用下降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当边际效用高于商品价格时,就产生购买行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效用决定购买行为。可一个面包对快要饿死的穷人来说,商品效用肯定是很大的,为什么不能购买面包消费而饿死?

(可让同学回答)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说一个商品的效用是多少货币,可以辩解,但对于一个快饿死的穷人而言,一个面包的商品效用是多少,肯定是很大的,这是不能辩解的。因此,商品效用或边际商品效用,决不是决定购买行为的东西。

那么,什么决定购买行为?下面的讨论将给予回答。

第五个问题,生产资料是否有生产力?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是否是劳动创造的?这是考察劳动价值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关键。

(可让同学回答一些生产资料有生产力的例子)

生产资料肯定有生产力。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粮食发酵,这就是酵母菌的作用,是生产资料生产力,不是劳动力的表现。原子能也是特殊例子,原子反应的能量是生产资料生产力,不是劳动力的表现。

如何理解生产资料肯定有生产力?这很重要。(可由同学回答)

就是把物质与产品区别开来。产品就是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但是,产品最终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物理特性或化学反应,就表现为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生产力,这肯定不是人类创造的,我们的生产活动就是利用它们。例如凳子,木头的支撑力是固有的,不是人类创造的,就表现为凳子的使用价值。

当然,物质的物理特性或化学反应的生产力,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科学技术就是发现物质的物理特性或化学反应的生产力,从而,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即使说这些自然力是劳动力表现,也是科学家的生产力,决不是劳动者――使用者的生产力。

前面已经说了,分配的对象是物质财富,既然生产资料有生产力――生产物质财富能力,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一定的产品,就不是占有劳动了。分配的对象是物质财富,人类需要的是产品――物质财富,而不是什么价值――劳动。

对于劳动价值论来说,为什么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价值有什么用?劳动价值论本身并不能说明,说产品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只是诡辩!资本家还可以说产品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从而只有生产资料才能创造价值。

只有从分配价值论出发,明确劳动价值论仅仅是一种分配理论,即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我们才能理解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了。

(接下来的讲稿由于讲授时间不同而不同,如有许多课时,接下来就讲生产资料如何有生产力、物质财富的源泉等,即详细讲解分配价值论,否则就讲如下内容)




已有 1 人评分 经验 收起 理由
+ 10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余樟芝
沙发
lykd05130 发表于 2018-6-3 11:12:21 |只看作者
好了,五个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学习分配价值论的有关内容。

第一,分配价值论的内容

首先我们讲讲分配价值论的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明白了: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分配价值论就是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产物。这样,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只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能形成价值。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商品交换价值量。不过,对于一个生产者而言,商品生产存在生产成本,商品交换价值量就是生产成本与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也参与了社会产品分配,资本与劳动一样也能形成价值了。
这里,我们要区别价值与价值量二个概念。商品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格,是价值量概念,是价值的客观存在形式,是价值概念的外延;价值的定义,即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价值概念的内涵。
另外,分配权力的定义,最起码有二种,要区别。第一种,如存在1000元钱,谁拥有分配这1000元的分配权力?这分配权力,是财富分配权力的归属,不是价值的定义或内涵。第二种就是价值――分配权力,是直接分配物质财富的权力,本质上属于第一种分配权力的结果。如A拥有这1000元的分配权力,当A决定分配给B200元时,B就拥有从市场上获取200元价值物质财富的权力。不过,市场上,没有人拥有第一种分配权力,价值――分配权力的形成,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运动呢?既然价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我们只能从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中去把握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运动。我们从市场上抽象出一般生产关系,这就是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这样,在这个一般生产关系下,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商品价值量,用来把握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运动。
这里,关于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问题,马克思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我们就利用了马克思的有关成就,考察了劳动形成价值问题即劳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规律问题。而平均利润率规律就是说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也就成为我们考察资本形成价值的规律性东西。
(关于分配价值论,大家有什么问题可提出)

第二、分配权力的计量

前面,价值的定义产生了,而价值理论的关键是价值计量问题。
  劳动价值论由于劳动或劳动时间的可计量特性,决定了价值的可计量性,从而不存在价值计量问题。但边际效用价值论就存在价值――效用的计量问题,并且到现在还没有根本解决。分配价值论也必须解决价值计量问题。
对于分配价值论,我1991年就发现了,但直到1999年才解决了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
你们也知道,我们在高中与大学,都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影响很深。对于我来说,对劳动价值论情感也很深,课外学习的首先是《资本论》以及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著作,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著作,从而,起先,我就是想用劳动量来计量分配权力,但始终不理想。最后,到1999年才发现用货币来计量分配权力,市场上货币不是已经计量了分配权力――商品价格及商品购买力吗?这种分配权力计量是市场上已经客观存在了,这样,分配价值论就完善了,并就此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与商品价值量就转化为商品价格。解决了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商品供给规律及其曲线就产生了,即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供给曲线。
这里,我简单讲一下,关于商品价值量曲线,存在二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随着商品供给的增加,由于劣质资源等的利用,例如劣质土地与劣质煤矿的利用,商品价值量会增加,从而,商品价值量曲线就如图一所示。
商品数量
                                     M  
                          
           
            C           
            D               

           
                                       
                                             商品价格
                      A B
           图一  商品供给曲线
但是,能引起商品价值量增加的商品供给增加量是非常大的,如图一所示,能引起商品价值量从A增加到B的商品供给增加量(C-D),是非常大的,往往是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事,从时间上说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而我们考察商品供求均衡,只是目前的事情,只是一年、几年的事,这段时间,商品供给的增加没有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因此,我们又往往用商品价值量不变的商品价值量曲线来考察商品供求均衡,如图二所示的曲线L就是商品价值量曲线。
商品数量
                        L               
                          
           
                       
                           

           
                                       
                                             商品价格
                   图二  商品供给曲线


(关于价值的计量问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提出)

第三、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

  前面,分配价值论完善了,但考察商品供求均衡或者说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必须有商品需求规律。政治经济学中,并没有详细考察商品需求规律,只是说商品需求存在下降规律。西方经济学虽然利用商品效用考察商品需求规律,但是由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或者说商品效用并不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这一研究不是很科学――表现为效用计量始终存在问题。后来,在我学习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过程中,终于明确了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确了商品需求下降规律了。
刚才讲了,1999年解决了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从而分配价值论体系完善了。但是,价值理论毕竟是用于解释市场运动的,而分配价值论仅仅是解决了商品供给规律,但商品需求规律如何?到了2009年,我才解决了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之间的关系,也就解决了商品需求规律,从此,微观经济学就完善了,也就写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设定一个单位货币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就转化为商品价格。不过,当货币产生以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分为二个阶段:一是获得分配权力的阶段,就是商品出售阶段,也就是获得收入的阶段。二是获得物质财富的阶段,就是购买商品阶段。
这里,商品效用是存在的,消费者就是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到各种商品上,形成了各种商品购买力。当商品购买力大于商品价格时,就产生购买行为了,就产生了需求。这里,购买力不仅受到商品效用的影响,主要还是受到个人收入的影响。商品价格较低时,一些低收入者能购买,而当商品价格增加时,一些低收入者就不能购买了,只有较高收入者才能购买,商品需求就降低,从而产生商品需求下降规律,如图一所示。
商品需求







                                     商品价格
图一   商品需求规律
同时,各个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也就影响各种商品购买力,最终影响商品需求下降规律,从而我们需要对图一所示的商品需求下降规律进行修正。
这里,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货币――购买力,从而,购买力或分配权力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交换的基础绝对不是商品效用。商品效用只是商品交换的目的。
另外,消费者就是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到各种商品上,形成了各种商品购买力,从而,我们也就用货币――购买力来计量商品效用,即商品购买力是多少,我们就说商品效用就是多少。或者说,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货币购买一个单位商品效用。因而,效用的计量具有个体特点,整体来说效用还是难以计量的。也就是说,货币代表的分配权力,由于是一样的,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也就成为价值的内容;货币代表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从而商品效用不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也就不是价值的内容。
商品效用还存在边际效用下降规律,这也就决定了边际购买力下降规律即商品需求下降规律。
这样,解决了商品需求规律,我们就可利用商品供给规律与需求规律,考察商品供求均衡了。
我们再回头考察前面一个问题:一个面包对快要饿死的穷人来说,商品效用肯定是很大的,为什么不能购买面包消费而饿死?因为穷人没有钱――持有货币为0,商品效用再大,购买力也是0,当然不能购买面包了。
总之,商品效用是存在的,是商品交换的目的,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商品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为我们考察商品需求规律的东西。但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因为商品效用或边际效用并不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关于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提出)

第四、生产者博弈

前面我们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时,商品价格是商品供求平衡的产物。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商品供给与价格的变化并不完全是这样。假如电视机价格在平时为3000元一台,但在一些节日或销售季节,价格则是2500元一台,为什么?商品价格不是商品供求平衡的产物吗?如图一所示。
             商品数量
                              M

             P
             A

             B                               L

                                                   商品价格
                           E  C     D
                   图一 商品供求平衡
图一中,曲线M为商品供给曲线,曲线L为商品需求曲线,当商品供给为P时,商品价格应该为E。而现实中,市场上商品价格首先往往确定为D,此时商品供给与需求规律并没有改变,从而商品供求并不处于平衡状态。而在一些节日或销售季节,通过降低价格,如确定价格为E甚至为C――产生价格大战,销售大量商品,实现商品供求平衡。
这既可能是生产者不明确商品需求规律的结果,更是生产者市场上主动博弈的结果。通过生产者博弈,即使商品供给超过商品价值量时的需求,生产者仍能获得平均利润。因此,我们了解了生产者博弈,就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运动规律。生产者博弈,使微观经济学处于完整了。

(关于生产者博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提出)

  
藤椅
lykd05130 发表于 2018-6-3 11:13:09 |只看作者
第五、分配价值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前面我们考察了分配价值论,而分配价值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由于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价值理论,当然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而主要危害则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因此,需要我们着重谈谈劳动价值论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问题。
,由于劳动价值论产生了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了劳动剥削理论,也就具有巨大的革命性,。此时,我们讨论劳动价值论是否正确,没有意义。
但是,,,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了,如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了,我们就要讨论劳动价值论是否正确了。
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证明了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剥削有功论”,证明了劳动价值论已经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而当前西方经济学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也证明了劳动价值论存在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那么,劳动价值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劳动价值论体系的根本错误在哪里?
经济学是一实证科学,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证明了“剥削有功论”,证明了资本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也就证明了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而产生劳动价值论错误的根本原因,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一样,是只看到商品交换的表象,从而只是知道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尺度。但是,商品交换的尺度是什么?商品交换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我们就不能回答或深层研究了。这样,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等,就产生了。
从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出发,并且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社会基础,产生了劳动价值论,此时,劳动为商品交换的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不再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劳动价值论就不能解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了。
既然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然而价值理论的根本是解释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劳动价值论体系的根本错误就产生了,这就是生产价格理论。
生产价格,是价值在商品之间转移才产生的,然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商品的固有属性,怎么能在商品之间转移?生产价格理论本身就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其实,当货币产生以后,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就被抽象出来了。商品出售获得货币以后,这货币代表什么?作用是什么?当然货币代表“劳动量――价值量”,而作用就是从市场上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分配理论,而不是价值理论。
分配价值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劳动价值论,即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理论,只是反映了劳动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的理论,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但现实中,许多生产要素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价值论也就不能适应了。尤其重要的是: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关系,实践也证明了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只有科学的分配价值论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各生产要素是否能形成价值及形成价值多少,都是生产关系的表现。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考察现实的生产关系是否合理,就是考察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得到了发展。
  分配价值论的一大贡献,就是发展了初级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二个阶段理论,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理论,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根据劳动价值论,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利润是剥削劳动的结果,此时,不管是私人资本还是国家资本,其利润都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这样,存在劳动剥削的生产关系,怎么能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呢?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这里,难道劳动者被剥削是应该的?劳动者是欠揍的?。因此,在劳动价值论下,,社会主义发展就会产生曲折。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剥削劳动的结果,当然就反对企业利润的存在,企业利润的存在与否,就由一些领袖来决定了,而不是由科学理论来说明。同时,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也不重视企业利润的积累,从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发展。
  分配价值论的产生,就发展了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资本利润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而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此时,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中,资本利润的存在与否,就只是考察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了。
从理论与实际出发,都证明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初级社会主义理论就产生了。只有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也就要求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人类社会也就进入高级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二个阶段理论也就产生了。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及初级社会主义理论,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提出)


第六、分配价值论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下面,我们说一下分配价值论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意义,这就主要表现在我建立的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模型上。
现在经济学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宏观经济学没有价值理论基础。确实,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不可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基础。而现实中,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货币基础上的,而货币――购买力,就是分配权力的市场表现形式,从而,分配价值论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且我们都在不自觉地应用。不过,正是由于没有分配价值论的指导,宏观经济学还产生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如传统经济学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就是错误的。只要从分配价值论出发,宏观经济学就能得到更大发展。
从分配价值论出发,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收入就是分配社会产品的结果,传统经济学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的错误就一目了然。
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也就是对于单个商品来说,商品供给的变化,对总供给影响很小,对总收入影响就小,对单个商品需求影响就小,从而商品供给与需求均衡模型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总收入随着总供给的增加而增加,总需求也就增加,总需求曲线也就移动,传统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就是错误的。我们只能在某一总供给下考察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并且,在某一总供给下,只要生产关系适宜,总供给与总需求都有可能达到均衡状态。而就单个商品而言,只有在某一供给下才能达到商品供求均衡。
另外,生产资料只是消费资料生产的手段或工具,消费资料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同时,生产资料需求就表现为消费资料供给的增加,是一对矛盾,因此,我们要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与生产资料供求均衡分开考察,我也就建立了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如图一所示。
    商品数量
                                
                              O              
                             L1
         
                              L

         
                                           M M1

                                                        价格指数                                                   
                   图一  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如果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与商品价值量指数曲线相交一点,或者说,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在商品价值量指数曲线上,总供给与总需求就处于均衡状态,如图一所示,曲线L、曲线M与曲线O就相交一点,总供给与总需求就处于均衡状态;曲线L1、曲线M1与曲线O也相交一点,总供给与总需求就处于均衡状态。关于这个均衡模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讲了。


第七,价值理论研究是否不需要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现在就有人认为:只要我们从货币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学就够了,不需要价值理论了,是否是这样?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不是。
首先,不知道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知道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就不会从社会产品分配关系去考察经济运动,也就不知道收入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就不知道总供给变化会引起总收入变化,也不知道企业消费资料存积,实际上是消费资料分配给资本家过多的结果。当然,传统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的错误就发现不了。
当然,不知道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就会不仅把物质财富当作分配的对象,也会把价值当作分配的对象,这肯定会阻碍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的发展。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即劳动者工资增长规律。如把价值当作分配的对象,如劳动者工资增加,必将引起资本利润率下降,也就引起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然而,如果分配的对象是物质财富,价值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此时,由于劳动者工资增加,必将引起成本推动性物价上涨,引起分配给资本的新增生产资料总价值量与消费资料总价值量增加,即总利润增加。由于企业资本量不变即资本量是以原来商品价格来计算的,最起码企业债务不变即是以原来商品价格来计量,资本名义利润率就增加,企业经营环境会变好,这正是市场现实的反映,因此,劳动者工资增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分配价值论将促进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的发展。
其次,我国初级社会主义理论,更需要科学的分配价值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不科学的,还将阻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价值理论,分配价值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微观经济学必须科学,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上的微观经济学是不科学的,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正确把握市场中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尽管现在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样,基本上是建立在货币――收入基础上,但不知道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知道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就不会从社会产品分配关系去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具体就表现在商品供给规律的把握上。
{――如有时间,我让一个同学讲讲教科书上的商品供给曲线及其意义(由同学回答――商品供给曲线中,如图一所示,各点对应的肯定是商品价格而不是商品价值量,我可指出错误之处:在商品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的情况下,供给会无限增加),以及(边际)生产成本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
商品数量
                              L               
                          
           
                       
                           

           
                                       
                                             商品价格
                   图一  商品供给曲线
生产成本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略)}

  由于不知道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知道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只能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条生产线的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化考察商品供给规律,同时还往往是臆想的――随着商品供给增加边际生产成本会无限增加。然而,一方面,我们知道,规模经济是客观存在的,这生产成本的变化与规模经济相矛盾。另一方面,当一个企业或一条生产线的边际生产成本增加到平均生产成本时,如边际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还会继续增加生产吗?还不如再增加一条生产线或增加一个企业呢!并且,事实上,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是小于平均生产成本的。这样,由于没有分配价值论,就只能从商品生产成本变化考察商品供给规律,而商品边际生产成本的U形变化,往往蒙住了一些人的眼睛,引起经济学界许多人睁着眼睛说瞎话。
因此,只要明确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知道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就会从社会产品分配关系去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此时,以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关系的产物,成为我们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性东西――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供给曲线。
当然,不知道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知道货币是分配权力的物的存在形式,对商品需求规律的考察,也始终存在问题,因为就不知道商品购买力是消费者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到各种商品上的结果。仅仅根据边际商品效用下降规律考察商品需求规律,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是不科学的,最起码说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也需要分配价值论。
板凳
1993110 发表于 2018-6-3 15:19:49 |只看作者
说产品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只是诡辩!资本家还可以说产品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从而只有生产资料才能创造价值。
说产品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只是诡辩!资本家还可以说产品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从而只有生产资料才能创造价值。
说产品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只是诡辩!资本家还可以说产品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从而只有生产资料才能创造价值。
大楼主,你能证明上述结论吗?
报纸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6-3 16:25:2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国几乎就是无法谈的问题。这种规定性的陈述,也就是定义的陈述,它被贬斥为“孤立、静止、片面”的陈述,是宪法规定了不允许教的内容。
地板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6-3 16:29:0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是什么”的陈述,它有一整套规则,即定义规则。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的,就因为中国教育不让教。
7
1993110 发表于 2018-6-3 16:30:49 |只看作者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6-3 16:25
“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国几乎就是无法谈的问题。这种规定性的陈述,也就是定义的陈述,它被贬斥为“孤立、 ...
“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国几乎就是无法谈的问题。这种规定性的陈述,也就是定义的陈述,它被贬斥为“孤立、静止、片面”的陈述,是宪法规定了不允许教的内容。
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6-3 18:26:50 |只看作者
事实上,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是小于平均生产成本的。这样,由于没有分配价值论,就只能从商品生产成本变化考察商品供给规律,而商品边际生产成本的U形变化,往往蒙住了一些人的眼睛,引起经济学界许多人睁着眼睛说瞎话。
――――――――――――――――――――――――――――――――――――――――――――
根据本人的实证,边际成本曲线很难出现U形,更多的是L形。非常赞同您这一段。
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6-3 18:35:21 |只看作者
因此,只要我们明确: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就是分配给谁消费的问题,我们就能明确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进一步考察,就能明确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
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商品交换过程其实是社会产品的分布过程。商品交换导致社会产品重新分布。价值应该是交换权利。价值是货币也是购买力。
10
qpb 发表于 2018-6-4 11:17:40 |只看作者
价值就是心理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