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商品生产价格理论否认、推翻了相对剩余价值理论
下面这份表格是马克思制作的。(《资本论》三卷,1975年,176页)
资 本
|
剩余
价值
|
商品
价值
|
商品成
本价格
|
商品
价格
|
利润率
|
价格同价
值的偏离
|
Ⅰ.80C+20V
|
20
|
90
|
70
|
92
|
22%
|
+2
|
Ⅱ.70C+30V
|
30
|
111
|
81
|
103
|
22%
|
-8
|
Ⅲ.60C+40V
|
40
|
131
|
91
|
113
|
22%
|
-18
|
Ⅳ.85C+15V
|
15
|
70
|
55
|
77
|
22%
|
+7
|
Ⅴ.95C+5V
|
5
|
20
|
15
|
37
|
22%
|
+17
|
显而易见,本表格中第Ⅴ生产部门是生产力很高的机械化生产部门,但是该生产部门却是生产商品价值量最小,获得商品价格量最少。这样,《资本论》三卷中的商品生产价格理论就完全否定、推翻了“一卷”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一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研究论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他说“机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又说“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而使资本家获得大量的剩余价值。还痛斥“机器生产加深了对雇用工人的剥削程度”等等。然而,马克思在商品生产价格理论中,将自己前面信誓旦旦的理论全部抛弃。在上述表格理论逻辑中,机械化程度高企业雇用工人不但未曾受到剥削,反而成了剥削手工业生产部门雇用工人的剥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