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商品价值怎么计算?

商品价值怎么计算?

2023-04-24 09:41:54

楼主: zxdfrank
9435 18

商品价值怎么计算?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98 个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07 点
帖子
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8
最后登录
2018-7-1

楼主
zxdfrank 发表于 2006-3-4 16:32:00 |只看作者 |倒序
一种商品的价值怎么计算?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么计算出来?而且不同种类的劳动之间是如何换算的?马克思显然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他说,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能相对的表现出来,即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不可能通过计算劳动时间来得出,只能通过交换并最终由一般等价物―货币来表现出来。而且。两个人之间的简单物物交换由于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也不能表现出商品价值。只能通过发达的市场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这么说来,所谓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就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无法计算两种商品的价值,也就无法确定交换是否是等价交换。既然交换体现价值,那么所有的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喽?如20码麻布=1件上衣,麻布的价值正是通过与上衣的交换才体现出来的,交换当然就是等价交换了。

沙发
ccggqq 发表于 2006-3-4 20:57:00 |只看作者

没人回答呀?

藤椅
stonesen 发表于 2006-3-4 21:31:00 |只看作者
这个问题就好象问效用的大小到底怎么确定,你要问的明确的是商品的价值量怎么计算,而不是价值怎么算,价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存在什么怎么算的问题.
I have a voice
板凳
西米是 发表于 2006-3-5 12:46:00 |只看作者

-----单件商品的价值是无法计算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量就是价格)来估计商品的价值。

-----A件商品的交换价值也许高出其价值很多,B件商品可能又低于其价值,C件商品也许……但是,无数件商品的平均交换价值量,将与它们的价值十分接近。我们可以用平均价格去估计商品的价值。

-----上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其正面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开始,数学家也不知道,后来他们做实验去研究这个问题。从一次或几次上抛实验去看,硬的现正情况十杂乱,结果纯粹偶然,后来做了很多很多次上抛实验,他们看出名堂来了:原来只要实验次数多了,硬币的现正频率十接近50% ,而且,随着次数的增多,现正频将无限地逼近50%。最后,数学家发现,现正频率逼近的那个数----50%,是由硬币的形状决定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上抛正六面体骰子时,六个面中任何一个面朝上频率都随实验次数的增多无限地接近六分之一,那个六分之一也是由骰了的形状决定的。于是,数学家把那个由被抛物形状决定数叫概率。

-----客观存在概率50%、六分之一等数,可以通过研究被抛物的形状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计算多次实验的频率去估计。同理,商品的价值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过计算交换价值的平均量去估计商品的价值量。

-----等价交换规律,不是在某一次交换中得到精确体现。织妇们用布去换大米,同样质量的一匹布,A妇不会讲价,只换到10斤米;B妇精明,就换到20斤;C妇急于下锅,只换8斤;A妇第二次学乖了,竟也换到18斤……等等。织妇们基于自身的感受,再加上没有经济学素养,她们说,换米这个事,谁也说不准,就看运气。而经济学家则说,虽然,某一次交换,织妇换到的米数是偶然的,但是,从无数次的交换去看,织妇们在布里耗费的劳动时间和农夫们在大米里耗费的劳动时间是接近相等的,这个规律谁也无法绕过。按马克思的意思来说是这样:织妇们得到的米数转绕一个定数波动,这个定数就是使米里和布里含有等量劳动时间的那个数。

报纸
why 发表于 2006-3-5 15:55:00 |只看作者
这时萨缪尔森反驳马克思的话吧?
地板
crazyorc 发表于 2006-3-5 17:21:00 |只看作者

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11:13:44编辑过]

7
科洛 发表于 2006-3-5 21:21:00 |只看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米是在2006-3-5 12:46:00的发言:

-----单件商品的价值是无法计算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量就是价格)来估计商品的价值。

-----A件商品的交换价值也许高出其价值很多,B件商品可能又低于其价值,C件商品也许……但是,无数件商品的平均交换价值量,将与它们的价值十分接近。我们可以用平均价格去估计商品的价值。

-----上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其正面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开始,数学家也不知道,后来他们做实验去研究这个问题。从一次或几次上抛实验去看,硬的现正情况十杂乱,结果纯粹偶然,后来做了很多很多次上抛实验,他们看出名堂来了:原来只要实验次数多了,硬币的现正频率十接近50% ,而且,随着次数的增多,现正频将无限地逼近50%。最后,数学家发现,现正频率逼近的那个数----50%,是由硬币的形状决定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上抛正六面体骰子时,六个面中任何一个面朝上频率都随实验次数的增多无限地接近六分之一,那个六分之一也是由骰了的形状决定的。于是,数学家把那个由被抛物形状决定数叫概率。

-----客观存在概率50%、六分之一等数,可以通过研究被抛物的形状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计算多次实验的频率去估计。同理,商品的价值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过计算交换价值的平均量去估计商品的价值量。

-----等价交换规律,不是在某一次交换中得到精确体现。织妇们用布去换大米,同样质量的一匹布,A妇不会讲价,只换到10斤米;B妇精明,就换到20斤;C妇急于下锅,只换8斤;A妇第二次学乖了,竟也换到18斤……等等。织妇们基于自身的感受,再加上没有经济学素养,她们说,换米这个事,谁也说不准,就看运气。而经济学家则说,虽然,某一次交换,织妇换到的米数是偶然的,但是,从无数次的交换去看,织妇们在布里耗费的劳动时间和农夫们在大米里耗费的劳动时间是接近相等的,这个规律谁也无法绕过。按马克思的意思来说是这样:织妇们得到的米数转绕一个定数波动,这个定数就是使米里和布里含有等量劳动时间的那个数。


呵呵,比如有一个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并不是等价交换,交换的比率是4:6。而且这是统计意义上的4:6,请问你怎么反驳他?

还在叨念客观概念,不知道数学里面的概率的争论吗?任何回避主观问题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一代天骄,拉登老兄,只识飞机撞世贸。
8
土灶 发表于 2006-3-6 13:02:00 |只看作者

你提的疑问极好!马说得前后矛盾,看看我的《穷人经济学》之六――商品的价值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3:02:29编辑过]

9
西米是 发表于 2006-3-9 10:46:00 |只看作者

-----你说的那个经济学家,实在不怎么样.

-----某两种物品以4:6的比例进行不等价交换,而且是统计意义上的4:6,这是可能存在的,不过这是暂时的.因为以4换得到6的A方获得超额利润,正是这个超额利润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A商品生产,造成A商品价格下降,相继出现5:5---6:4---7:3---8:2--- 的交换比例, 直搞得该商品生产行业人人亏本,有人不得不退出生产,然后该商品的比价才又重新回升.最后比价在5:5附近波动.

-----注意:上述比只能是指商品中双方各种劳动总和的比,而不是商品物的个数的比.如果指物的比,一台彩电换几十万粒米,那就不好说了.

-----价值是客观的,决不是主观的,若是主观的,人们就不敢把存在到银行里去了.若价值是主观的,钱存在银行里,晚上银行主和存款人睡觉了,不去想那笔钱,钱消失了,就糟了.

10
crazyorc 发表于 2006-3-9 11:13:00 |只看作者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

商品价值的决定是以供求一致为前提的;但是,马克思又如何解释供求一致呢?他说,如果商品以价值出售,即供求一致.这不就是互为前提吗?就好似.我问A在哪儿?他说,A在B左边.我又问,那B在哪儿呢?他回答,在A右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