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
当前离线
- 阅读权限
- 100
- 威望
-
1 级
- 论坛币
- -382046 个
- 学术水平
- 551 点
- 热心指数
- 553 点
- 信用等级
- 479 点
- 经验
- 92198 点
- 帖子
- 5559
- 精华
- 5
- 在线时间
- 169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3
- 最后登录
- 2018-1-24
- 答疑数
- 0
院士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
1 级
- 论坛币
- -382046 个
- 学术水平
- 551 点
- 热心指数
- 553 点
- 信用等级
- 479 点
- 经验
- 92198 点
- 帖子
- 5559
- 精华
- 5
- 在线时间
- 169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3
- 最后登录
- 2018-1-24
签到天数: 1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楼主
当代马克思
发表于 2013-1-24 13:13:16
|只看作者
|倒序
迟飞
价值密度问题,现在看来,其意义要比我原设想的更重大。这样的网帖,即便不是发在专业的论文杂志上,照旧有它划时代的理论意义。这足以翻转劳动价值论本身,奠定政治经济学新的基础,转变发展方向,乃至于奠定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理论基础。
凡是政治经济的学问,都是历史的学问,其建立本身不依靠假设,而是依据历史和事实。而就马克思的旧劳动价值论来说,它还是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它里面还是存在着先验或者超验的假设。即不科学的部分,唯心部分。关键在于,价值密度假设。
言简意赅地讲,劳动的无差别的耗费精力的平等性质,是事实。价值的资本平等性质,也是事实。但如何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平等勾连起来呢?事实上劳动与价值本身并不是对应平等的,首先是斯密提出了“价值密度”的假设。即耗费身体和精力的劳动,本身存在“价值的密度”,马克思沿用了这种说法。至于“价值密度”如何在劳动内部体现,这是超验的,不可证明的。始终只能通过价值的差别来来推论存在价值密度问题,但这是不可靠的。且由此价值密度假设,则否定了劳动耗费无差别的事实。削足适履,由此架空了无差别人类劳动本身。造成了理论本身的混乱。由此该劳动价值论,不能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而应当称之为价值劳动论——始终是在资本价值的尺度上来衡量劳动,推论劳动本身的差别,马克思没有处理这个关键问题。
由此还衍生出一个何为“劳”的问题,即在资产者眼中的劳,还是劳动者本身眼中的劳。倘若“价值密度”存在,那么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无差别性,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劳动中根本不可能有案例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劳动无差别性本身就成了假设。从价值平等的角度上,以假设推假设,也是合理的。但这是彻底陷入了唯心论之中,是资产者站在价值掌握者的立场上来臆测劳,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劳动就是无差别的价值劳动。不是看劳动耗费或者说付出,而是看劳动的价值结果。即便在“价值劳动论”中能够窥见资本由劳动剥削形成,但也是片面的,因为在资本角度上根本看不到劳动领域本身的剥削,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必要看到这种剥削方式的存在。
若要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当假设,而当事实看待,那么这种劳动的无差别性,无非就是体现在劳动付出或者说身体耗费当中。而这恰恰就是事实,在劳动者眼中的“劳”就是这样的事实,多劳就是多干活,多耗费体力和精力。由此按劳分配本身,就出现了分野,即资本眼中的按劳分配,是按资本的劳动要素分配,本身就是具有极大差别的。而劳动者眼中的按劳分配,则是劳动耗费意义上的分配,具有基本的经济平等意义,没有差别性。这也根本不必把劳动划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不同性质劳动的可比性,就是身体和精力的耗费当中。
那么由此说,两个事实之间的这个“价值密度”,是根本不成立的假设。劳动耗费就是劳动本身,它作为事实,具有不可压缩性,即没有密度问题。有的只是劳动耗费强度的问题,但这也不是资本眼里的脱离了劳动耗费本身的“价值强度”,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是把价值强度与劳动耗费强度混淆的,反而轻活被解释为了高强度,因而高价值。劳动与价值的关系,就如同液压关系,两者在身体耗费意义上还是价值本身的意义上,都有不可压缩的特性。劳动与价值两个事实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只有一种合理解释,即劳动领域存在剥削问题。站在劳动耗费无差别的劳动者角度上,这是很容易能够发现的问题,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恰恰在这一点上具有不彻底性,继续承认价值密度的假设,动摇于劳动者与资产者之间,实际是站在了资产者的价值角度上,把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当做了抽象的假设。这部分是唯心的假设,是旧劳动价值论里不科学的部分。
将劳动的价值密度问题阐明,那么劳动价值论才具有了彻底性,也使人类无差别劳动和劳动与价值关系不再存在任何假设的唯心成分。这就是说,资产者立场上的唯心的劳动价值论根本颠倒过来,扭转为真正唯物主义的基于劳动耗费无差别和价值无差别事实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客观上就是捍卫劳动者利益的,旧劳动价值论的根基就根本翻转了过来。是劳动价值论,而不再是价值劳动论。这对于政治经济学本身的意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找到了唯物基础一样重大,是把整个理论翻转过来。从而为政治经济学乃至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光明的前景。
|
|
-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